文/巫文瑜(20130605)
安迪生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總經理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nancytw
Facebook 巫文瑜
昨晚我已大致翻閱了整本遠見,得知六月號的內容相當精彩。尤其談到技職體系諸多學生成功的案例,這些資料剛好可以讓我拿來鼓勵莘莘學子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一支草一點露,只要願意去做,沒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。晚上有三位大二學生要跟我去Toastmaster 見習,我得告訴他們去圖書館看看這個專題報導。
【台灣的教育政策】
「分者必合 合者必分」,這是中國五千年來歷經戰火,分分合合的結果。
如果我沒猜錯,台灣很快又會來一次教改。因為之前某某專家學者提議的教改,恐怕不完全適合台灣的孩子,這是這一週以來我在讀國中英文的體會。
學習都會有「蛻變期」,有時我們非常努力在學英文,學了半年了,為何感覺怎麼好像沒什麼進步呢?如果因為產生挫敗選擇放放棄,那又太可惜了。
⋯⋯
現在的國中一年級英文詞彙(以康軒為例)比我們當初學的難上好幾倍,光那些單字就不是我們讀國中時學過的,好比飛盤叫frisbee 我就不會,因為那時候沒有飛盤這玩意兒。還有,動物的主詞/所有格/受詞不是用It 來形容嗎?為什麼狗現在用He 來形容了?還是因為它已成為人們的寵物,現在人格化了?這些疑問我晚上見到同修們得來求證一下,也許我的資訊落伍了。
雖然我不是學兒教的,但人的資質不同,也不是每一個小孩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都體會得出來該英文的意思。迎接地球村來臨及早讓孩子學會另一種國際語言,當然有它的意義。好比馬來西亞也是小學就學習英文的,但,他們跟印度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,身處於英文的環境應該會比台灣好很多。我的韓國友人告訴我:「首爾也是很競爭,小孩子下課也是要補習」,改天我得來問問他們成效如何?
等Mitsuko San 去美國回來,我要寫信請教她「近幾年日本人的英文水準普遍提昇了,尤其是都會男女,他們是怎麼辦到的?」
【學習曲線】
人在學習曲線上應該會有所謂的「啟蒙期」,有些孩子啟蒙得慢,心智沒那麼早熟,如果用這麼快的速度硬要他(她)把課業讀進去,我怕效果不增反減。零歲到二十四歲這個階段,我認為是打基礎時間,是培養品格及通識教育的階段。出社會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,依著進到不同的領域開始學習社會學以及該工作領域的專業知識。
升學導向把家長、孩子搞得團團轉,父母賺來的錢都投注在課後輔導跟補習,寒暑假都還要去學校課輔,當然也是因為父母要上班,小孩沒人照顧的不得已;考上國高中要先上「先修班」。我覺得現在小孩好辛苦呀!他們有童年的記憶嗎?有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玩「兔馬人」、「國王 公主 王子」… 等經驗嗎?那些單親家庭、弱勢族群的孩子怎麼有夠好的經濟能力去課後補習呢?難怪很多父母都說:不補習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呀!我現在終於懂了,原來進度都超前。
【教改】
如嚴長壽總裁之前多次的呼籲:台灣的政府應該正視我們的教育體系問題,詳如:《教育應該不一樣》。我個人也偏向於台灣應回復到過去還有二專、三專、五專的時代,把人力做不同階層的配置,喜歡讀普通高中的就去考大學;不那麼愛讀書喜歡工藝的孩子就去習得一技之長。
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:「行行出狀元」,只要一技在身再佐以國際語言依然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。好比吳寶春先生即將到新加坡讀EMBA,台灣的教育部規定沒有多少學分不能接受他在新加坡的學位。誰稀罕?吳寶春在接受《台灣演義》節目中表明:「他只想再充電,多學習一點不在乎學位問題」。我們也無需去放大人家的求知慾事件。
今天如果我拿了博克來、耶魯、劍橋、牛津的學位,在當地有人要高薪聘用我,我還會在乎台灣要不要接受我的學歷嗎?台灣的官員應多與世界接軌,培養更開闊的胸襟,制定出來的遊戲規則才會對我們孩子有幫助的。
【矽谷翻新】
P122-181 寫著很聳動的標題:
「當韓國三星、大陸華為積極進駐布局
台灣正在遠離矽谷」
我非科技業者,無法論斷標題所寫。但這麼大一篇幅必有可讀之處。至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!
P190-231 封面故事(Cover Story) 標題寫著:
「台灣經濟奇蹟不是靠福氣,是靠百萬技生
他們打敗失業率」
下這種標題可以能會引起其它非技職體系學生公憤,也許有失公允。但,我想記者想表達的可能是,肯定、鼓勵台灣這一群積極向上的技職體系學子們,沒有別的攻擊之意。我且來好好研讀一番,如有心得再跟您分享。
留言列表